课件编号838751

江苏省丹阳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8次 大小:39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丹阳,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 cover
第五单元导学案 十六 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理解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用法。 5、能够背诵一些精彩的语段。 【知识链接】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2、起义的背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 ( ) 罾 ( ) 忿恚( ) 笞( ) 社稷(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固以怪之矣 身被坚执锐 3、理解词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失期,法皆斩( ) 等死,死国可乎( ) 乃丹书帛曰( ) 夜篝火( ) 陈胜王( ) 为坛而盟( ) 皆刑其长吏( )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卒中往往语 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合作探究】 4、引发陈胜谋划起义的直接事件(导火线)是 。 5、陈胜认为,起义能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 。 6、“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性格 。 【精读精练】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