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1795

2011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5):10 论修身(语文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7799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1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幼而不孙弟 B.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莫春者,春服既成 【解析】选B。A.“孙”通“逊”,“弟”通“悌”;C.“知”通“智”;D.“莫”通“暮”。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十而立(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 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B.莫能兴(起来) 君子亦有穷乎(贫穷) C.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 内省不疚(反省) D.文胜质则史(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 即之也温(接触) 【解析】选B。穷,困窘,走投无路。 ﹒ ﹒ ﹒ ﹒ ﹒ ﹒ ﹒ ﹒ ﹒ 【解析】选C。“乎”,前者为表疑问语气的句末语气词, 后者为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A.均为介词, 译为“用”;B.均为表疑问语气的句末语气词;D.均为副词,表揣度语气,译为“大概、也许”。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A.左丘明耻之 B.匿怨而友其人 C.宰予昼寝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活用作动词。 ﹒ ﹒ ﹒ ﹒ ﹒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D.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解析】选B。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论修身》,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里指残害道德的人) B.小人穷斯滥矣(过度,没有限制。这里是无所不为的意思) C.巧言、令色、足恭(满足) D.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忧虑) 【解析】选C。足,过分,过度。 ﹒ ﹒ ﹒ ﹒ 【解析】选A。两个“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介词,在/介词,对,对于;C.兼词,“之于”的合音/形容词,众,各;D.代词,自己/代词,他的。 8.下面的有关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B.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 “忠”是尽心竭力,“恕”是推己及人。 C.对“恕”作具体阐释,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忠恕”之道中的“忠”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的“忠”内涵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选D。“忠恕”之中的“忠”,侧重于对己的尽心竭力,而“与人忠”的“忠”,则侧重于对人,不完全相同。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陈绝粮”一段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君子即使在极其困窘的处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一段的观点可以用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来概括。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至今仍常常为人们所引用。其实对这句话我们应该辩证认识,不可全盘接受。比如一些人富余的、不怎么想要的东西正是另一些人急需、迫切想要的,把这些物品拿出来捐给他人未尝不可。 C.“人而无信”一段话,是讲“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外贸易与交流,都离不开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孔子并不赞同“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求得友谊和睦的。这与佛家倡导的“以德报怨”相比,更具积极意义。 【解析】选B。这句话的意思是推己及人,是解释什么是 “恕”的,不可望文生义。 10.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饥,用不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