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30318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导学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5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导学案 【素养目标】 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选择和使用材料的特点,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 3.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 【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 倘有了同病相怜的侣伴,天大的痛苦也会解去一半。 --(英)莎士比亚《李尔王》 共同的悲鸣是把两颗心结合得更紧的强力黏合剂。 —--塞《圣女贞德》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英)弗培根《论嫉妒》 请可怜贫苦孤儿眼中的泪/请怜悯被欺压的老人痛苦的心/请可怜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请怜悯栖身井底的被泅人。 --(伊朗)扎赫拉恒拉里《谢赫萨纳安》 感受着怜悯的力量,也意识到你我皆有怜悯之心,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个钟表匠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逃亡瑞士。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 2.题目解说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 题目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3.文学常识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着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此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部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 4、写作背景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1753年11月,第戎科学院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刊登了一则有奖征文启事。卢梭看到这则征文启事提出的题目,又惊又喜。他当时的心情,在他的《忏悔录》中记述甚详。 我记得,第戎科学院公布了一则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为题的征文启事。这个大题目使我深感震惊。我没有料到这个科学院竟敢提出这么一个题目。好嘛,它既然有胆量提,我就有胆量写;于是我就着手写了。为了能静下心来从容思考这个重大的题目,我到圣热尔曼去小住了七八天。……我每天走进树林深处;我在林中寻找,而且终于找到了远古时候的情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