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30425

【2021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考点梳理+难点突破+易错警示+达标检测+解析)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2449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检测,达标,警示,易错,突破
  • cover
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从考查的选材来看,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从考查的内容方面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言实词的理解; ②文言虚词的理解; ③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 ④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⑤文言文整体阅读与大意的把握; ⑥文言片段的表达技巧和经典语句的品味赏析; ⑦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自己的个性感悟等。 考点梳理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1.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中考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例题: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几个加点的文言实词,都是在课内学习过的,根据语境来理解,“蹴”“奉”“已”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恶”解释为“凶恶”不当。“恶”是个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语,在这里意为“厌恶”, 音wù。 【参考答案】A 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1.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例题: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中的“于”是介词,分别可理解为“到”和“比”,意义不同。B项中的“之”前者为复指代词“这”;后者为结构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