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37046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4课 亲昵-苏少版

日期:2025-10-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0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4课,亲昵
  • cover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亲 昵 教学内容: 本课是“动物朋友”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各种动物的形态体征、繁殖生存等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对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与交流,并且以手工制作、绘画操作等多种形式加以创作实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动物、人物造型表现的基本方法。 本课旨在巩固以上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领悟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善、互助的关系,通过关注动作、神态等表现出“亲昵”这一主题的作品。 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用陶艺和绘画表现不同的动物和人物,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本节课主要引导孩子如何用动作神态表现“亲昵”,符合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并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探究,不断创新。 教学方式、手段:本课将通过启发、演示、观察、体验、欣赏等方法进行主题教学活动。 教师准备:课件、黏土和美术工具。 学生准备:超轻黏土、勾线笔、油画棒等作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由“感觉———感知———感受———感动”的内化过程,向“表———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亲昵画面中动物、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探究尝试用多种表现方式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有益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表达爱心爱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不同亲昵行为的形态特点,感受到什么是亲昵,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亲昵的不同动态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创新表达。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学会表现动物或人物亲昵时的动作、神态以及组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播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视频,为上课营造氛围。 导入揭题 激发兴趣 1.从课前视频引入老师的女儿。 2.通过播放母女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师:像这样,你爱着我我爱着你,关系非常亲密,这就是“亲昵”。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亲昵乐园,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亲昵的美好时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师生距离,通过图像引导感受亲昵的含义。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欣赏表现 深入体会 1.感受亲昵 欣赏摄影大师的作品,感受亲昵画面。 2.表达亲昵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有过哪些亲昵的举动呢? 3.体验亲昵 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尝试着演一演,告诉我你们有多亲昵。 师总结:刚才,我们头靠头、紧紧相拥、轻轻抚摸,这是用我们的什么来表现亲昵的?(板书:动作)那微笑着或者温柔地看着对方,这就是……原来亲昵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现的。(板书:神态)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欣赏摄影师作品让孩子们感受亲昵画面,勾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然后通过表达亲昵到表现亲呢,逐步引导孩子们原来亲昵主要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现的。】 三、初步尝试 定格亲昵画面 组织游戏:定格最亲昵画面。 小组合作,摆一摆,比一比,看谁最亲昵。 【设计意图: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偶为道具,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探究摆一摆,怎样的动态才能表现出最亲昵的画面,为下一环节的表现亲呢做好铺垫。】 教师示范 领悟技巧 讲述法国的小女孩蒂皮的故事。 师生合作,用黏土来制作小女孩和大象亲昵的温馨画面。引导动作、神态的表现,组成温馨画面。 【设计意图:故事贯穿示范,拓宽学生视野,师生合作探究,表现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 欣赏感悟 启发创作 1.学生作品欣赏。 2.大师作品欣赏。 挪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雕塑公园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