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42155

京改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4谏伐匈奴书--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37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改版,高中,语文,必修,谏伐,匈奴
  • cover
(课件网) 谏伐匈奴书 主父偃 卫 《汉书》是我国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编撰的一部 体 史。《汉书》与《 》、《 》、《 》并列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汉书》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四年(23年)共230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关于《汉书》 纪传 断代 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 班固 关于作者 主父偃(前?—前127年),临菑(今山东临淄)人,汉武帝时期名臣,官至中大夫,提出削弱诸侯王势力的 。 推恩法 进谏前: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bìn],不容於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卫青)数言上,上不召。 进谏: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进谏后: 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于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 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背景介绍 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自先秦至秦汉,他的强弱攻守,往往直接影响到中原政权的兴衰消长;他与汉朝的关系,是影响整个时代的民族关系问题。因此,当时汉朝有为的君主,如高帝、武帝、宣帝;著名的贤才,如贾谊、晁错;英武的将领,如李广、卫青、霍去病;还有仗节的使臣如苏武,张骞等等,莫不出谋与策划,抵抗或征伐,为国为民尽心竭力。因此,司马迁、班固都予以十分重视,《史记》《汉书》专设《匈奴传》。 背景介绍 匈奴毕竟是一个有数千年根基的剽悍[piāo hàn]民族。汉武帝在他53年皇帝生涯中,举倾国之兵,选绝世帅才,打了四十六年的战争,终是没能亲眼看到这个令他祖先蒙辱的民族消失。这个逞尽文韬武略的大汉皇帝在他有生之年,虽然尽夺失地,侵吞河西,但当瞑目之时,他的大汉王朝也随着他几十年的穷兵黩武而渐入民变土崩之中了。 汉武帝曾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 什么是谏书? 谏书是用于 。 “谏”的意思是——— 进谏文章需要注意什么?(见课本) 用言语规劝君王或尊长 改正错误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不恶切谏 2幸赦而少察之 3天子大恺 4春蒐秋狝 5靡敝中国 6 泽卤 7 暴兵露师 8 踰河而北 9飞刍輓粟 10黄、腄、琅邪 11一石 12从之如搏景 13天下亡干戈之事 14系虏单于 15遂使蒙恬将兵    16不可胜数 梳理第1段和第2段的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词 兵者凶器也 古义:士兵 不详的器物 今义:兵器 行凶用的器具 重点句式: 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解释划线词语 不恶切谏( ) 以效愚计( ) 幸赦而少察之( )( ) 怒者逆德( ) 故圣王重行之( )( ) 务战胜( ) 穷武事( ) 梳理第1段和第2段的文言知识 献,呈上 憎恨,讨厌 慎重 稍微 用尽 致力,从事 违背 敬辞,表希望 所以 准确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 (以:连词,来) 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他们功业将流传百世。 (而,连词,表并列) 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微思考这件事。 (而,连词,表并列) 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 (虽,连词,即使) 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诸侯春秋练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