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因素。2.了解水的离子积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与方法。4.了解pH的测量方法。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宏观辨识水溶液中的溶质和现象,微观探究微粒的种类、数目和相互作用,对宏观现象进行解释。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存在的证明及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展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导电性。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1)电离方程式:2H2O??H3O++OH-,通常简写为:H2O??H++OH-。 (2)特例:室温下纯水中 c(H+)=c(OH-)=1×10-7_mol·L-1。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表达式:Kw=c(H+)·c(OH-),25 ℃时,Kw=1.0×10-14。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w增大,降低温度Kw减小。 (3)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 c(H+)=c(OH-),溶液呈中性; c(H+)>c(OH-),溶液呈酸性,且c(H+)越大,酸性越强; c(H+)7,为碱性溶液。 3.溶液中pH的测定方法: 溶液pH的测定方法有指示剂法、pH试纸法、pH计法。 探究点一 水的电离平衡 1.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可发生微弱的电离。 (2)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也可以简写成H2O??H++OH-。 (3)热效应: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其电离程度增大。 (4)对于水的电离的有关计算应注意: 25 ℃时1 L纯水中只有1×10-7 mol的水分子电离。 25 ℃时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1.8×10-16。 由水分子电离出的H+和OH-的数目在任何情况下总是相等的,25 ℃时纯水中c(H+)=c(OH-)=10-7 mol/L。 (5)纯水在常温下的有关数据 ①c(H+)=c(OH-)=1×10-7 mol·L-1 ②Kw=c(H+)·c(OH-)=1×10-14 ③pH=-lgc(H+)=7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与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相似,水的电离平衡也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由此,向纯水中通入少量气体或加入少量固体或加热时,电离平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酸或碱: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时,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的OH-,都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但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一定是相等的,Kw也不变。 (2)盐:向纯水中加入某些盐时,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如CH3COO-)或弱碱阳离子(如NH)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盐溶液也呈一定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将在下一节内容中介绍),但Kw也不变。 (3)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和c(OH-)同时增大但保持相等,Kw增大。纯水一定呈中性。 (4)压强:水为液体,改变压强其体积几乎不变。即压强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1.在纯水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由于盐酸电离的H+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