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4/80/80fd52f063cd4210202e0ca39b0410ea.png)
第三章·第五节 光合作用 新课学习 结构 1叶绿体结构 功能: 外膜 内膜 基粒: 基质 由类囊体垛叠而成:有色素、多种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多种与碳反应有关的酶 少量DNA、RNA、核糖体(合成部分自身蛋白质) 光合作用场所。 能量转换站 分布: 叶肉细胞(主要) 一、光合作用的场所 新课学习 类囊体腔 (H2O) 类囊体片层 色素系统 羧化酶系 ATP酶系 二、叶绿体的色素 光合膜系统———类囊体 新课学习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色素分子不溶于水,但溶解于乙醇、丙酮和石油醚等溶剂。 ①材料准备: ②研磨提取:加乙醇 ③收集滤液:过滤 程序 原理 方法 步骤 注意 事项 提取叶绿体色素 分离叶绿体色素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沿滤纸向上扩散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④滤液划线:毛细吸管 ⑤层析分离:层析液 ⑥色素展层: 加SiO2 研磨充分CaCO3 防止叶绿素破坏 ①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②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新课学习 1.种类、色泽及吸收光谱 2 黄 色 叶黄素 1 橙黄色 蓝 紫 光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1/4)无Mg 4 黄绿色 叶绿素b 3 蓝绿色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a 叶绿素(3/4) 含 Mg 位置 色 泽 吸 收 光 谱 种 类 2.作用: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新课学习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新课学习 三、光合作用的发现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㈠早期研究 1、1648年【比】J.B. van Helmont(赫尔蒙 德)的柳苗实验 新课学习 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物质 雨水 5年后柳树增重80Kg 土壤重量减少57g ———结论: 赫尔蒙德的柳苗实验 新课学习 3.1782年【瑞士】 谢尼伯的实验 谢尼伯往水里通入二氧化碳,发现通入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越多。 ———结论:在阳光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营养,排出氧气 2.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新课学习 ———有人质疑释放的气体可能是水中原有的。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谢尼伯的结论是否正确? 实验装置 对照装置 新课学习 4. 1804年【瑞士】索热尔的研究 ———定量测定发现,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制造有机物和氧的释放量,远远超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结论: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新课学习 ———结论:叶绿体有叶绿素,光合作用时在叶绿体中形成淀粉 5.1864年【德】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 新课学习 6.Engelmann实验现象示意图 新课学习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光照射下的 单细胞藻类悬液 C18O2 CO2 H2O H218O 18O2 O2 7.1941年美国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 新课学习 8.1945年 美国卡尔文的研究 Calvin 用同位素示踪法得知光合作用中间产物和环节,确定暗反应过程。 9.1954年,阿尔农[美]D.Amon 用离体叶绿体、ADP和Pi,在照光下合成ATP,发现光合磷酸化, 破裂的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利用二氧化碳,但可以分解水释放氧气。 新课学习 类 囊 体 中的色素 H2O O2 NADPH NADP+ ATP ADP+Pi 2C3 C5 C6H12O6 叶绿体基质中的多种酶 CO2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光反应 碳反应 ① 水的光解放氧 ② ATP的形成 ① CO2的固定 ②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新课学习 五、光反应与碳反应的比较 项 目 光 反 应 碳 反 应 区 别 反应部位 类囊体膜上 叶绿体基质中 反应条件 需 光、酶、色素 需要酶 反应步骤 ①光能吸收、转换 ②水光解、放氧 ③ATP生成 ④NADPH([H])的生成 ⑤CO2固定 ⑥C3还原 ⑦C6糖合成 ⑧C5再生 主要产物 O2、ATP、 [H] 糖 , H2O 反应实质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两 者 联 系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