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64766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总结 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220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基础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总结 14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句式 四大文言句式: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其中常考的主要是倒装句。 (一)倒装句 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主要包括四类: 1.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①动词前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常见的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 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欺余也。 ②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常见的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例: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奚、胡 ①疑问代词(宾语)+动词 例: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来操何? ②疑问代词(宾语)+介词 例: 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君与谁守? (3)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 ①宾语+之/是+动词 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有何罪? ②宾语+之/是+介词 例: 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叔仲昭伯曰:“我为楚国,岂为一人?行也!”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宾语+以) 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三百》,以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2.定语后置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语+定语+者 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计未定,求 可使报秦人,未得。 (2)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语+之+定语 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代汉语中,经常把这个状语放在谓语后。 即:谓语动词+介词结构(状语)。 (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 例: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 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4.主谓倒置 (1)形容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2)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3)(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 (4)副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叫作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 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例: 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报任安书》)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既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例: (1)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