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1、信息与人类的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信息与人类的关系 2、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学思路: 将本节分为两个相对单元,一是课题引入,二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及“信息的一般特征”,在第一单元中以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信息交换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第二单元在具体事例中引导学生对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体会信息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等一系列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上讲台来,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黑布蒙上眼睛,在整个教室里走一圈,并谈谈感受。 PPT展示: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者将被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带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了一个气泡胶枕,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的其他时间,实验者都要求被测者躺在床上。可以说,这就等于是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的状态。 实验前,大多数被测者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实验后,被测者报告说,在实验过程中,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PPT展示四川汶川地震 PPT展示北京2008奥运会 [教师小结]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们可以通用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信息是什么?它有何特征?它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有何影响? PPT展示三种古代信息传播方法。 PPT展示香农、维纳、和钟义信对信息的著名论述。 任务一:从具体事例出发,认识信息的含义,并填写P4页表1-1。 例1:鸿篇巨著记录着一段段的历史事件或探索知识的足迹。 例2: “看云识天气” 。 例3: 驻外记者将新闻资料在计算机中编辑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回电视台,以便及时发布。 老师总结: 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 (信息传递) (信宿)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任务二:分析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PT展示) 例1:卫星电视呈现精彩节目。 例2:销售方案分享。 例3:啤酒与尿布。 例4:错过的象棋比赛。 例5:赤壁之战。 拓展训练:(PPT展示) 例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2:真假难辨 例3:老黄历看不得 例4:一传十,十传百 例5:玉不琢不成器 例6: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师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 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信息对于我们的不可或缺,能极大的激起的好奇心,然后以学生熟知的两大话题,四川地震和北京2008奥运会,让学生自然的意识到我们身边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并且意识获取信息的有很多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地分析,让学生自己领会信息的诸多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