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赏月是中秋节的风俗,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盛于唐宋。 3.5 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学生模拟实验 月相实验 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1.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 2. 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 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也就是说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背面的。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 (三)月相变化规律: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 新月 或朔 上弦 月 满月 或望 下弦 月 日 地 月 日 月 地 日 月 地 日 月 地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 (2) 出现 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1) 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 (2)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日期 名称 三球位置 小结: (三)月相变化规律: (一)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二)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1. 月球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 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 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 为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3) 2、农历: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国的农历月份,是我国古代利用月相 变化的规律所创造的计时制度。 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一个月:为两次朔的时间间隔。 规定: 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1)下面的节日就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月相吗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月 相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新月 (朔) 接 近 上弦月 上弦月 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