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是一篇比较长的报告文学,也是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品,不管是写作技巧,还是文章的思想内容都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讲解这篇文章,我在充分的阅读文本和深入探究之上,想探索出一条长文短教的路劲,在删繁存简的基础上,我指定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包身工悲惨命运 2、掌握报告文学的特征 3、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典型的细节和典型的场景,让学生慢慢体味作者表现包身工命运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技巧,感受包身工悲惨命运。 2.难点:归纳报告文学特征,领会文章深层次情感。 三、安排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课文讲解 导入 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作者说:“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因为这里是人间地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也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又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板书:《包身工》 夏衍) 了解本文的学习目标(学生诵读目标) 1、感受包身工悲惨命运 2、掌握报告文学的特征 3、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主题 解读文本 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思考: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震撼人心的地方?(细节、场景) 学生找: (1)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脏乱差) (2)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成年的女孩子丧失掉了羞耻感,可见在压迫和折磨之下精神的麻木,也突出剥削者凶残到何种地步) 所谓粥,是用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锅巴等煮成的。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褒词贬用,猪狗不如的生活)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比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擦地板或倒马桶的,常常连一碗也盛不到。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巴、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前面。 (条件极差,生活质量差到令人发指) 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摸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包身工悲惨命运 残酷虐待 情感冷漠到极点 丧失人性) 打死不要紧,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得而欺之”了。有一次,一个叫做小福子的包身工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就遭了“拿摩温”的殴打,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