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02399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1课《(听赏与跟唱)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9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艺,六年级,音乐,上册,1课,(听赏与跟唱)我的祖国
  • cover
小学音乐欣赏与跟唱《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课时或课型:欣赏综合课 学习目标: 体会歌曲《我的祖国》中两部分音乐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现内容,表现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聆听、记忆歌曲的主要旋律。 2. 分析歌曲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学习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材分析: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 1952年10月的一场著名战役,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歌曲就是在上甘岭激烈的战斗间隙,战士们在坑道里唱的。歌曲的成功之处是它并没有写成一首战斗进行曲,相反写成一首抒情歌曲和颂歌,这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然而正是这种反差。将志愿军战士 战斗的动力源泉交代得清清楚楚,那就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战,当时的口号就叫“保家卫国”。在歌词的创作上,乔羽先生并没有运用 “长江”“黄河”等地域性强的河流,而是运用“大河”一词,使人很容易就想起家乡的河,代表了更多人对自己家乡、对祖国的深切情感,歌曲更突出表现了对祖国的荣誉感。歌曲明显地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抒情性强,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觉角度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这首歌曲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 典”。歌曲的旋律同歌词一样精彩,第一乐段的优美亲切,第二乐段的宏伟壮丽与歌词的内容高度吻合,第二乐段为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属音“5”上,使三段歌词 连续演唱不致产生过多的结束与停顿感。两个乐段旋律虽然不同,但仍有很多音调上的联系。这首歌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很合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常规: 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大中国》 3、乐理知识回顾:人声的分类、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画面并思考:你心目中的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指名说。 2、揭示课题,读题。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说得很精彩。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了这样一段话,生动地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祖国...... 课件出示,学生集体朗读。 师:这其实是一首美丽流畅的歌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我的祖国》。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欣赏与跟唱《我的祖国》 (一)初听歌曲,了解创作背景 1、认识歌曲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相关介绍,师板书: 词:乔羽 曲:刘炽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师简要介绍歌曲的出处———影片《上甘岭》。 3、初次聆听歌曲《我的祖国》 师:下面,让我们到战士们坚守的坑洞里去感受一下当时的真实场景...... 课件播放电影《上甘岭》坑洞中演唱《我的祖国》视频画面,师同步讲解板书:原唱:郭兰英 指名学生说说聆听后的初步感受。 (二)复听歌曲,感受歌曲 1、课件出示欣赏要求,师指出欣赏目标及要点; 师板书:速度 演唱形式 基本情绪 2、出示《我的祖国》歌谱,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 3、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讨论相关知识点(A、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听两个方面体会志愿军们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B、师生共同给乐曲分段:第一乐段(1─10小节);第二乐段(11─18小节)。C、聆听音乐,对比歌曲《我的祖国》中两部分音乐情绪的变化,完成书面填空题。) 4、生汇报交流聆听感受,师适时小结并板书。 (三)跟唱旋律: 1、出示歌谱,教师指导学生跟唱歌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