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0326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寒假专题复习:作文的叙事技巧(含解析)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85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作文,解析,技巧,叙事,编版,复习
  • cover
110490001268730000作文的叙事技巧 【课堂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不佩服这位诗人语出惊人的杰出文才了。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祝寿诗就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者的感情了。 这种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的做法被称为掀起波澜。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风平浪静与波涌浪翻的水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那么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如何叙事有波澜 【知识梳理】 1.解读波澜 “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要说江河上的波澜,大家都很熟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景象十分壮观,我们借用“波澜”这个词,是想说明写文章要富有变化,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要太单调。 2.为什么要兴波澜 (1)客观原因: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阅读心理:“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兴波澜的技巧 阅读文章如欣赏名山,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一言以蔽之,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 常用方法: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在情节结束处异峰突起,出人意料。使情节顿生波澜,令读者回味无穷。 好朋友 (美国)马克?吐温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便对他说:“唉,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嘛,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好朋友说,也许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我发现我正处于热恋之中。”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懈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我应该跟谁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点拨】麦克的回答看似高尚,但在结尾处,作者却来了个意外的笔法,十分俏皮又含蓄,暗示了他的“醉翁之意”。———情节突转法 例文: 尴尬 七月的天燥热异常。一切都显得疲乏不堪,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爬行。 车上十分拥挤,中间的通道上早挤满了人,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位。热气的炙烤使他满脸是汗,他不断地擦着脸上的汗水。老王身旁是位老大娘,她不停地喘着粗气,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她双手扶着椅背。老大娘旁边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儿,他两耳塞了耳塞,怀揣一单放机,正悠闲自得地听着什么,翘起的那只脚有节奏地打着拍子,两眼盯着窗外。 忽然,车子一簸,老大娘不由自主地倒在了小男孩儿的身上。小男孩儿回过头来,瞅了瞅老大娘。“也许他会给老大娘让座。”可是那男孩儿却扭过头去,依旧死死地盯着窗外。老大娘慢慢地站起来,此时的喘气更粗了,脸色也渐渐苍白。“太不像话了,老大娘站着,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却坐着。”老王想着,愤愤地瞪了那男孩儿两眼。 忽然车子来了个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