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2574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1 重叠问题 北京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1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重叠
  • cover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京版四上数学第9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重叠现象,并能用直观图准确表示重叠部分与总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生在对比探究的活动中,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直观图获得过程,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愿意借助直观图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能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直观图,理解重叠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5分钟) 师:之前老师在咱们班进行了社团小调查,调查了参加乐团和青衣社团的部分人员名单: 乐团:刘熙正、冯林熹、秦其容、商益恺、徐一冉 (5人) 京剧青衣:冯林熹、严泽京 (2人) 师:看到名单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1、乐团5人,青衣2人。 2、乐团人数多,青衣人数少。 3、冯林熹既参加了乐团又参加了青衣。 4、冯林熹两个社团都参加了。 5、冯林熹重复了。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乐团比青衣多多少人? 2、乐团和青衣一共多少人? 你们觉得一共多少人? 预设: 1、7人。 2、6人。 3、5+2-1=6人。 4、5+2=7人。 师:到底多少人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参加乐团的同学起立,到前面排一排,青衣的同学起立,乐团的站这边(右),青衣的站那边(左),开始自己找自己的队。 预设: 1、冯林熹只站在乐团(或青衣)一侧,不动 师:乐团多少人?(大家一起数人数),青衣呢?(大家一起数人数)1、2怎么回事?人呢? 师:你应该站哪?(站中间) 师:他为什么要站中间? 师:冯林熹既参加了乐团又参加了青衣,这样的情况就叫重叠,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 2、冯林熹在乐团与青衣之间来回站 师:你到底站哪? 预设:台下学生让他站中间 师:你说他们为什么让你站中间? 师:冯林熹既参加了乐团又参加了青衣,这样的情况就叫重叠,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 预设:自己站中间 师:你为什么站中间? 师:冯林熹既参加了乐团又参加了青衣,这样的情况就叫重叠,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生活中的重叠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二、活动探究,过程体验(20分钟) 1、小组活动(5分钟)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先来看活动要求:(一生读) 1、先独立完成 2、然后四人一小组说一说你的图表示的意思。 汇报:(10分钟) 预设: 1、表格 师:你来给大家说说你的图 生介绍。 师:他的表格能清楚表示这道题的意思吗? (能)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表格里表示出来了吗?(没有)那表格就不符合我们需要了。(有)通过表格也能表示题目意思。 这幅图是谁的?来说说你的图。 2、人名图 学生介绍过程中,学生自己用彩笔描圈。 如果没说圈,问:这两个圈什么意思? 师:你怎么表示重叠的? 2、点子图(汇报的重点) (1)预设:有点子图 老师这还有一幅图,看看他的图跟刚才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你上来说说你的图 生一边拿彩笔圈,一边介绍。 学生介绍完之后,师在黑板画红圈 师:红圈表示(生接乐团,贴字帖),(点一生)你来把乐团成员补充完整(给5个绿色圆点) 师:(问全班)乐团有几人?(板书:5人) 师:青衣社团你怎么画? 师:就剩一个了,你怎么处理? 预设: 1、生没贴第三个黄点 师:你为什么不贴了? 预设:这个也是冯林熹,已经贴了一个冯林熹了,这个就不用贴了 师:这两个都是冯林熹,但是咱们班只有一个冯林熹,所以贴一个就可以了(把绿点和黄点都摘下来,师贴红点) 师:青衣有几人?(板书:3人) 师:(指着红点)这个1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