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26479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3385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道路,32张,课件,探索,社会主义
  • cover
(课件网)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列宁指挥起义 工兵攻打冬宫 第六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线索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苏联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苏联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政府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问世。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改革 解体 1991.12.2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 1917.11.7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实施背景 材料一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在反革命势力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恐怖分子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       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猖獗; 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国际上: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武装干涉。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    面临这种情况,苏维埃政府该如何应对? ★ “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 军,战胜敌人。 ★ 措施: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 有什么特点? “战时”、 “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1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材料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材料3:“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集中了全国力量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2)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