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0458

【新高考·新题型】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500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三上,试卷,语文,考试,期末,学期
  • cover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 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 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打”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观公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