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9725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590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明朝,灭亡,教学设计
  • cover
126365001231900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本第一子目和史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自主学习课本第二子目,说出明朝农民起义的经过;根据史料,分析李自成起义军得到广大农民欢迎的原因;思考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内在联系。 3、自主学习课本第三子目,说出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准备:黑板,一体机,图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想一想明朝的成就有哪些?郑和下西洋、李时珍《本草纲目》、修建长城、北京故宫,综上所述,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结合相关史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史料解读。 材料一:学生简述(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材料二:熹宗即位时,年仅16岁,只知玩乐,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称他为“九千岁”。 材料三: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四: 史料: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综上所述,四则史料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小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补充:还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朝在逐渐走向没落。 目标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86页并结合相关史料,找出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1.播放视频史料解读,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不数目则腹胀下坠而死。 ———《陕西通志》 2.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农民的表现是什么?忍无可忍,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统治。 3.小组讨论,总结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爆发农民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催征如故。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4.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5..学生抢答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支?李自成农民军。 6. 研读课本知识并结合史料,分析李自成灭亡明朝的基本情况(经过)陕北起义、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分析受欢迎的原因)、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攻克北京,推翻明朝。 7.结合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