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6455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日期:2025-05-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7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循环
  • cover
教学设计 设计者:杨克成 工作单位:十堰市万峪中学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科 生物学 总课时数 2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页码 112 执教者 钟玉清 版本名称 人民教育-出卷网- 年级 七年级 册 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复习上一节的结论,即植物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能过导管运输到叶,引起学生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通过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认识蒸腾作用的场———叶片的结构,特别是理解气孔的作用。利用气孔的“开”与“闭”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教学,讲解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4.学会绘制气———保卫细胞图。 教学重点 1.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难点 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新鲜叶片(如菠菜、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叶片模型,计算机课件等 教学流程 第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导课二、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3.练习绘图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演示实验)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的意1. 以抒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境。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徒手切片时刀片锋利,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提示绘图的要求。绘制叶片横切面和气孔结构图。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动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动还能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降低叶片温度,避免灼伤叶片。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课前学生用干湿计测量林地,裸地,空气湿度并做好记录。让学生收集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指导学生做达标检测题。 在教师诗般的语言中想像大海、江河、雨雪、绿茵、麦浪,联想到水是生命之源,以此进入情境。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