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2.鱼 教学目标: 1.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鱼类的共同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鱼类游动和呼吸的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 4.能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鱼类的特征 难点:学会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准备:鱼、食用色素、滴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动画片《鱼的一生》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教师出示海洋中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鱼上。 教师板书课题:鱼。 探究活动 (一)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 1.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征。 教师出示鲨鱼、龙鱼和锦鲤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身体,总结鱼身体结构的共同特征,鱼由头、躯干和尾组成。 师生交流:鱼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 学生交流、汇报后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2.学生观察鱼游动时鱼鳍有什么作用,感知鱼鳍的特点和作用。 提前将鱼置于教室中,让鱼适应教室内的环境。小组合作观察鱼游动时鱼鳍的状态。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鱼鳍摆动时鱼才会游动。 教师总结各类鱼鳍的作用。教师补充其他种类鱼游动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3.通过探究活动,探究鱼是怎样呼吸的。 通过视频播放鱼鳃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的鳃盖一张一合的活动情况,并思考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胶头滴管吸取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挤出,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事项:在鱼嘴前方挤出食用色素调制水,不要太多,否则影响观察的效果。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引导。 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鱼类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二)它们属于鱼类吗? 教师出示章鱼、甲鱼、海马、鲸和大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它们的生活环境、身体表面特征等。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鱼的共同特征,逐个分析这些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并说明:章鱼属于海洋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海马属于鱼类;鲸用肺呼吸,属于哺乳动物;大鲵属于两栖类动物,小时用腮呼吸,大时用肺呼吸,不属于鱼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章鱼、甲鱼、鲸、大鲵不属于鱼类,海马属于鱼类。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并适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判断。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下的拓展任务,提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鱼为什么有的生活在淡水之中,而有的却生活在海水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2.鱼 生活在水中 表面覆盖鳞片、有鳍,用腮呼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2. 鱼 制作人:张洪龙 制作时间:2021.01.22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新知导入 鱼的一生 新知导入 你家里养过鱼吗?你认识哪些鱼? 鱼、食用色素等。 材料准备 活动过程 鱼有哪些共同特征 新知讲解 头 躯干 尾 背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鳍 鱼的特征 新知讲解 鱼鳍的作用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尾鳍: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