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81023

政治 2021届(新高考)高三全科专题学案系列Ⅱ 1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原卷+解析卷)

日期:2024-05-0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3661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政治,解析,原卷,精神,民族,中华文化
    1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纲要求: 1.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特征 (1)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 3.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无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迫切要求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020·江苏卷)某校在美育教学中以《诗经》为主要内容,将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样形式嵌入其中,独创“诗经美育”课堂。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从文化角度看,该校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基于( ) A.美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 B.中华文化本身特有的包容性 C.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D.中华经典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答案】C 【解析】加强美育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但是把美育说成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故排除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说法正确,但是这并不是该校进行教学探索的原因所在,故排除B。通过课堂教育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这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创造和传递文化的功能,故C正确。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故D错误,排除。故答案选C。 2.(2020·山东卷)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代表性的文物,并且从未间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文物是其重要物证。每个时期不同文物的不同特点能够反映当时的国情事情,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在不同时期有着灿烂的文明,并未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①不符合题意。④:文物在博物馆展出够使当代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茶日”。早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