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12178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元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480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元月
    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C A项“决定”错误,原文是“关乎民族复兴”,前后句强加因果;B项“彻底抛弃它们”错误,根据文章可知对各种形态的儒学需要学习;D项“就能创造”说法绝对。 2.D “横向展开分析”错误,应是“纵向深入分析”。 3.B “准确把握各种版本的儒学”说法错误,原文是“必须要以对儒学的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为前提”,“准确把握,最重要的是要严格区分儒学的基本原理和儒学的历史形态”而不是简单地准确把握儒学的历史形态。 4.C “首次表明我国对……兴趣”错误,材料三中有“中国很早就表现出……” 5.D “中国将要在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之前”错误,原文说“美国宇航员是否能在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前重返月球,还是一个未知数”。 6. ①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任务; ②完善探月工程体系,是无人月球探测阶段的最后一步; ③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 ④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但与航天事业无关的不给分。) 7.B“缘于对这座城市光华的外表下所包藏的庸俗气息的厌恶之情和内心的忧患感”表述有误,作者对所 处城市感到模糊与陌生,是由于城市的变迁和自身的成长。 8.①“阡”、“陌”指纵横的小路,在文中是指城市的旧弄堂; ②“南陌复东阡”暗示出城市旧弄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③这种变化也象征着作者人生的变化,及在这种变化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每一点2分,意思回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9.①从空间的角度看,“小”而“荒凉”是城市局部的特点,“大”而“繁荣”是城市整体的风貌; ②从时间的角度看,“小”而“荒凉”是城市中弄堂的变化所致,“大”而“繁荣”是弄堂的变化承载着作者的成长经历。 ③从情感的角度看,“小”而“荒凉”是作者生活中负面情绪的表现,“大”而“繁荣”是作者生活中正面情绪的表现。 (每一点2分,意思回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0.D 11.A(结合文意来看,隋朝不是新王朝) 12.A(“生活孤单,家境贫寒”理解有误,孤是指少年丧父,贫是指家境贫寒) 13.(1)等到回来的时候,张某不但不以礼相待,还以差役分配不均来弹劾他,进一步地欺凌他。(比:等到。加礼:以礼相待。稍:更加,进一步。侵:欺凌、逼迫或冒犯。状语后置句:更劾以差役不均。每处各1分) ⑵义宁年间,(汪华)又将治所迁到歙县的乌聊山。他所统领的六州之内依靠他而获得了十余年的平安。(治邑:治所。之:到。部:统领。赖:依靠。平安:活用作动词,获得平安。每处各1分。) 14.C(“谣言”是指方言,而非不实评价) 15.①擅说理:“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此句既是抒情,又包含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②精修辞:“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对仗(或对偶)工整。“朝渡”对“夜过”,“藤溪”对“翚岭”,“霜落后”对“月明中”(如有其他例句或手法也可,比如夸张:尾联的“共爱”和“满江东”)。③善用典:“叱驭归时九月穷”,“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每点2分) 16.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汪华,字国辅,又字英发。他原先为绩溪人,后迁居于歙县。曾祖汪泰,祖父汪勋,父亲汪僧莹,都在陈朝为官。母亲是歙县西乡的郑氏。汪华小时候就很聪明,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就带着他回到外婆家生活,不久母亲也去世了。等到长大成人,他身高有九尺,宽额方脸,眉毛黑白夹杂,鼻梁高耸,胡须漂亮,但他却不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