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1894—1971)1953年至1964年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 1971年在沉寂中病逝,当时苏联的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小资料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问题探究1: 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⑶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⑵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 思考: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内容 (1)农业(重点): ①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2)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 赫鲁晓夫: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 思考:你是怎样看待赫鲁晓夫改革? 前期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 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勃列日涅夫(1964—1982):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结果怎样?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重点: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 思考: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思考: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常规武装力量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结果怎样? 1.内容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重点: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 2.评价: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但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