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寒假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二) 1.实验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 实验步骤: 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②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③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直进小孔,观察纸屏。 ④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纸屏。 观察到的现象: 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_____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_____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 光在物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 2.小明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在小时内测量记录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 时间(小时) 0 0. 5 1 1. 5 2 2. 5 3 3. 5 4 影长(厘米) 100 85 70 55 40 25 40 55 70 (1)观察上表,在这段时间里,第_____小时的时候影子最短,是北京时间12点。 (2)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小明是从北京时间_____开始测量的,到北京时间_____结束测量。 (3)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这段时间的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 (4)从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出,4. 5小时的时候竹竿影子长度为_____厘米。 3.实验七: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测力计、勾码、线、毛巾、棉布、玻璃 实验步骤: ①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②将4个勾码放入盒子中,在玻璃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③将4个勾码放入盒子中,在毛巾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实验可用表格: 实验次数 接触面粗糙程度 毛巾 棉布 玻璃 1 2 3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有关。接触面越_____,摩擦力越_____;接触面越_____,摩擦力越_____。 4.下表是用温度计测得的用一面和多面镜子反射光,光斑处的温度,请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镜子数 0 1 3 6 光的强弱 弱 较弱 较强 强 温度 20℃ 21℃ 24℃ 28℃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5.下表是小林为探究“绿豆发芽后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影响”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培养皿 绿豆数 绿豆芽所处环境(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① 3 湿润的土壤,20℃ ② 3 晒干的土壤,20℃ ③ 3 湿润的土壤,0℃ ④ 3 适量的水,无土壤,20℃ (1)探究水分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可以选用_____和_____这两组培养皿做对比实验。 (2)用培养皿①和④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通常情况下,在此对比实验中我们把①号叫_____组。 (3)实验中“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其他条件指什么?举一例_____。 (4)在绿豆发芽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首先钻出种皮的是它的_____。 6.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的实验过程,填空。 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在铁盒里放一些____,做成山的形状,并在____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____,并用薄薄的一层____封住洞口; (3)将铁盒放到铁架台上,用____加热,观察受热后____现象。实验现象:我们看到了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____而形成的。 7.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