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 1.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主要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方面的知识,这既是对上框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以及它所包括的方面有哪些?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教法 问题引导法 探究分析法 启发式教学法 4.说教法学法 〈二〉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总结反思法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5.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1)存在(物质) (2)思维(意识) 材料一: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 存在决定思维。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先有思维才有存在,思维决定存在 材料二 知识点二.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荀子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活动探究一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铿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矣。 活动探究二 材料三:庄子和惠施在河堰上游玩,看到水中的游鱼上上下下,自由自在。庄子指着水中的游鱼对惠施说:“水里的鱼优哉游哉地游着,这些鱼一定很快乐呀!” 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知道你的快乐;但你不是鱼,也不会知道鱼的快乐。怎么样?你无话可说了吧!”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们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知识点三.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注意: “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①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 ③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据。 1、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2、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 可知论 课后探究三: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小结: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含义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