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25569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583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案含,必修,人教,新人教,打包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 标 阐 释 时 空 构 建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的外交政策。2.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历史影响。3.知道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召开背景、成果及历史意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发生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独立自主。 2.内容 政策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与完善: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概况: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3)概况: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概念辨析]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起初有12个、总计由17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主要内容。 [易错提醒]———一边倒”方针政策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图解历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资料回放] (教材第109页)《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即保障本国的利益,拥护世界的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已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历史纵横] (教材第109页)中苏建交以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特别提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