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74961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5167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39张,PPT
  • cover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历史人教版 必修2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吕不韦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③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清明上河图》(一) 经营场所:打破市坊分界,出现街市制 经营范围:旅店、轿夫 众多服务业出现 经营活动 :运粮船 商人云集、八方辐辏 经营地域:虹桥上的房屋 “草市”更加普遍 《清明上河图》(二) 《清明上河图》(三) 五个农夫赶着毛驴进城 商业性经济作物逐渐增多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人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历史纵横 晋商,指山西商帮,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利,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财力不断壮大。清朝晋商首富亢氏资产多达数千万两。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货、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晋商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据说,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山西平遥市楼 朱仙镇的历史,源远而流长。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春秋时镇东南筑有启封城,这时的朱仙镇已经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点。北宋末期,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到,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思考: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概括而言:首先,北宋建立以后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