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奇妙的组合》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义务教学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课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备课与授课,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我认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组合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拼摆、归纳组合方法、大胆组合,其中教师设置照片欣赏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摄影艺术与平面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区别于之前的造型表现领域课程,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领域的组合。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造型表现领域要通过运用各种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课程设置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本课将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支撑本次的教学。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5课《奇妙的组合》,本课教学设计共一课时。为“造型·表现”领域内容,这一领域中 本册教材中第3课《细致的描绘》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线条表现黑、白、灰的线描画奠定技能基础 。第4课《美术家达利》为“欣赏·评述”领域内容,为《奇妙的组合》一课做了知识的准备。学生对于达利将不相关的物象组合在一起,构成出人意料的形象有深入了解,组合方式多样,能够塑造出不同的具有奇妙、有趣效果的画面,而这一点也会应用于本课《奇妙的组合》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对于线描画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也有一定的写生经验,线条的不同表现力,学生能够感性领悟。本课注重的是发散思维,在学生已有的线条表现力的基础上,着重物象的组合方法,也就是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掘,以往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略有欠缺,因此本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讲授中教师会提供大连的视觉信息,示范一定的具体组合方法,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架构新知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具结合 技术准备: 黑板、实物投影、多媒体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奇妙组合的表现方法,学习用这种方法创造新形象。能用奇妙组合的方法表现出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发现生活中丰富的奇异组合现象,在探究中学习奇异的组合方法,创作出神奇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几种不同形象进行巧妙组合,以及形象特点的表现。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2571750269875 一、组合的基本方法 二、体验中发现 25717505080 2571750267970三、探究与提升 2571750271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