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急救包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重关注学生,先对急救包有一定了解,再潜移默化的渗透设计思维,提高学生设计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2.理论依据: 学习的迁移理论中提出:有效利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观念和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是学生获得丰富认知结构观念的源泉。 2.内容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类综合性课程,体现了多学科整合和综合性课程的意义。学生通过根据不同需求设计急救包,到挖掘各种不同的材料的同时合理分配空间 。孩子天马行空的特点,结合本课 的设计需求,大胆创新 ,同时 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将自己的思路变为设计的作品,体现了“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3.学习者分析 急救包离孩子的生活很近也很远,近是指生活中很有可能用到,远是孩子包括家庭都很少有储备急救包的意识。因此要先将急救包拉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因为设计本身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急救包的概念,学习绘制急救包的方法,能够绘制急救包设计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教学示范等过程,用线描的方法表现急救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深层体验到生命的可贵,更要互帮互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急救包的分析,学习设计急救包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 教学难点:在急救包设计中,考虑到具体用途、材质、色彩、尺寸、内部安排、物品选择等科学性。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一、导入 1、自然灾害视频: 1934美国黑风暴、1987孟加拉国特大水灾、1960智利大海啸 、1976唐山大地震、上海特大火灾2010…… 4762510858500 师: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觉? 生:谈感受…… 师: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大灾难,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无论是大灾难还是生活中的小磕碰,伤害每天都在不同形式的上演着,我们要思考面对灾害我们能做什么? 2.地震灾害统计数据: 有一组统计数据我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学生谈…… -2947670-146558000 师:美国、日本地震震级比我们高,但遇难人数远远低于我国,除了中国人口基数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急救包的配备率。 师:有急救包能最大限度的增加生存几率。 师:对于灾害,我们有办法完全阻止吗?但我们要怎么样? 生:交流、补充…… 师: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今天一起来学习急救包设计。 二、新授 1、除了自然灾害,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哪些危险呢? 生:交流、补充…… (火灾、落水、车祸、抢劫、摔伤、食物中毒……)都有可能出现。 2、我们今天就设计一款能解决某个突发问题的急救包,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急救包?说说你的理解。 生:交流、补充…… 小结:急救包一般装有医疗用品、逃生用品、食物等,紧急关头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进行自救求援。 3、你曾在哪见过急救包呢? 生:交流、补充…… 小结:急救包种类很多,不同环境、不同使用对象,会有不同类别。常见的有家用急救包、户外急救包、车用急救包、消防急救包等等。 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进行设计。 4. 新闻视频:大学生为环卫工人设计的急救包 师:有人就为一类人群设计了一款急救包,我们来看看。 生:观看视频,谈感受。 师:为谁设计的?你觉得环卫工人不小心伤了手用这个方便么? 小结:急救包根据不同的人群有很强的针对性。 5. 郑老师暑假想去旅行,需要一个户外急救包,你看看用这个(随便找的袋子)合适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能实现急救么? [设计意图]:教师“示错”意在让学生感受到:设计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