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带,随即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最初,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到了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476年,在奴隶起义和日耳曼人南侵的打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会转而托庇于新兴的日耳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 十字军东征”。 这是1095年教皇为发动十字军东征召集会议的情景。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 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因参加者都在外衣上缝有十字为标志而得名。参加东征的封建主、商人是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1096~ 1291年近两百年间,十字军共进行了8次东征,最终遭到失败。 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答案:B解析: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当时控制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教会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历史纵横] 赎罪券,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天主教认为基督功德无量,“善功”积累起来就成为教会的功德库,教会有权决定在罪人完成一定条件后,从功德库中获得一些功德以抵偿罪罚之债。主教有权免除部分罪罚,教皇则可免除全部罪罚。14世纪以后,它演变为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成为教会搜括钱财的一大手段。16世纪中期,教会不得不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废止了这一做法。但是,免罪罚的原则仍继续保留不变。 兜售赎罪券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i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侮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 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只须“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象征意义,其说明的是教权高于王权,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B项符合题意;A项“分化出来”说法错误;C项天主教神权统治在思想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项是天主教神权统治在社会生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项。 2.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 ①封建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