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38261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 课件(4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9443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7张,课件,活化,化学反应,降低,必修
  • cover
(课件网)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 第1节 温故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酶的 本质 比较过氧化氢在 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酶具有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核酶 知新 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①酶只有一个作用:催化作用,不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的作用。 ②有些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酶也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如:加酶洗衣粉中的酶)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哪些共性和特性呢?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①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内可以重复利用。 底物 + 催化剂 产物 + 催化剂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③酶与无机催化剂都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只是缩短了到达平衡点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保证了细胞内能量供应稳定。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又称为酶-底物复合物学说。在酶促反应中,底物(S)与酶(E)结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SE,SE进一步分解,形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S+E→SE,SE→E+P这两个过程所需活化能少,反应速率快。 ①内容 ②意义 ③原因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④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与结论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一定量的无机催化剂 等量的底物对应的酶溶液 现象 反应速率慢 或反应时间长 反应速率快 或反应时间短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5)实验验证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FeCl3和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如图中的3和4。 ⑥曲线表示 二、酶的特性 二、酶的特性 2.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有序进行。 a.锁钥学说 ①内容 ②意义 ③原因 酶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酶在反应中与底物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它们的空间结构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发生反应。 2.专一性 b.诱导契合学说 ③原因 酶活性部位不是刚性不变的,其形状可在结合底物时有所改变,即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诱导酶发生构象变化,使酶的活性中心变得与底物的结构互补,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2.专一性 ④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与结论 项目 对照组 实验组 材料 底物A 底物B 试剂 酶A 酶A 现象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2.专一性 ⑤实验验证 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下都能水解呈还原糖。在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分别加入淀粉酶,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了。 步骤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注入蔗糖溶液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4 保温 5 加斐林试剂 6 水浴加热 7 观察颜色变化 2mL — — 2mL 2mL 2mL 60℃保温5min 各加入2mL 沸水浴1min 砖红色 无砖红色 2.专一性 ⑤实验验证 思考:能否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不能,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改进实验设计 步骤 项目 1 2 3 4 5 6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蔗糖溶液 2mL 2mL 2mL 3 加淀粉酶 1mL 1mL 4 加蔗糖酶 1mL 1mL 5 保温 各自在60℃下保温5min 6 加斐林试剂 各加入2mL斐林试剂 7 沸水浴加热 观察颜色 8 沸水浴1min 无砖红色 无砖红色 有砖红色 无砖红色 无砖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