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860176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2018)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40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6591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部,汉武帝,40张,课件,王朝,大一统
  • cover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基础 问题 文景之治 ? 汉武帝 (公元前141年—前87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 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 二、思想: 三、经济: 四、军事: 1、汉初中央面临的问题:( 课后活动1 课本P61 ) 诸侯势力强大 中央人口:450万人 封国人口:850万人 中央辖郡:15个 封国辖郡:39个 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均超过中央 材料:(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材料说明社会上还有哪一股势力发展起来了? 1、汉初中央面临的问题: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译文:豪强地主倚仗财富骄横过分,有的甚至兼并土地,凭借威势在地方上横行霸道 一、政治方面: 1.汉初中央面临的问题: 2.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2)(3) 3.作用: 诸侯势力强大。 地方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这两股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 (2) (3) 自主学习 课本 P58 主父偃 颁布“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yǎn 措施一 诸侯国土 长子 次子 四子 三子 封土分一次 长子 次子 四子 三子 长子 次子 次子 四子 三子 长子 次子 四子 三子 长子 次子 四子 三子 封土再分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最后诸侯国彻底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能力 推恩令 你送来的祭金太差,对朕 不恭,削去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借口诸侯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列侯106人。 酎金夺爵 酎金:宗庙祭祀时诸侯所献的黄金 zhòu 措施二 削爵、夺地、除国 措施三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建立刺史制度 2.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2)削爵、夺地、除国。 (3)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 一、政治方面: 1.汉初中央面临的问题: 2.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2)(3) 3.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思想方面 1、背景: 2、措施:(1)(2)(3) 3、作用: 1.背景 法家 道家 儒家 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思想上不统一,百家横流 二、思想方面 1、背景:百家横流,思想上不统一。 2、措施:(1)(2)(3) 3、作用: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 2、措施: 儒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zhòng chù chù 二、思想方面 1、背景:百家横流,思想上不统一。 2、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义: (2)在长安兴办太学。 (3)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作用: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三、经济方面 1、背景: 2、措施:(1)(2)(3) 3、作用: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盐铁论》 意思: 文帝时,允许人们铸钱、冶铁、煮盐。 私铸钱币 1.背景 盐铁私营 材料一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