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87748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456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测试,版含,Word,试题,语文
  • cover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学在中国经历近百年的发展,成就斐然,为历史学提供了诸多启示。“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对历史学者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可以改变传统史学单纯依靠文献的局限。但“田野作业”难免遭遇困难。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难说清。人类学者最初的“田野作业”,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原始”的族群,是没有文字传承的部落文化。对于非原始族群来说则情况迥异。中华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帮助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会状况及历史演变,往往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这就使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面临两难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像离开了人类学的研究轨范。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者便开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除田野调查“访问活人”外,也辛勤钻研历史文献,做“访问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人类学的又一宝藏。 【甲】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类学者自废武功。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取向,虽然少了一些西方人类学者喜欢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实精神对人类学而言,颇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实际上就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合。人类学家威廉斯在谈到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时曾把历史学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历史学者是否可以将人类学视为“小提琴家的右手”,在自己从事的研究中,也主动吸纳人类学者重视抽象理论与宏大叙事的积极元素,以避免当下史学研究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呢?其次,与田野相关的是历史遗存问题。 “田野作业”最重要的是看遗存,即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制作.然而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遗存能够延续,在于它已获得新的意义,除非采取某种明确的道德和价值态度,而不是按这一现象在今天的形态来研究它,否则,我们就只能对其用途和意义作失真的描述。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或遗存,一旦其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就已经变化失真了。以纳西古乐为例,你能相信它是真正的唐乐吗?在远离文明繁衍中心的边缘之地能有中原古礼的原生态环境吗?我以为是很难有的。作为“礼”重要标志的原本是中原的古乐,离开故土,脱离原先的“生态系统”,要在类似纳西族所在地区孤独存在下去,实在难以想象。 这提醒研究者,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很多号称“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生存方式,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或者至少已发生性状变化,研究者不能轻信“田野”里看到的文化场景。同时,提醒历史学者必须保持高度的学术警惕,不能轻易相信“田野”里所谓的“原始”见闻.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当我们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着装订整齐、入档清楚的文献时,常常会忘了这些材料其实原来是存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之外的。面对那些不愿超越文献的历史学者,我至少能提出这样的忠告:这类材料在庙宇的墙壁上、在私人的收藏里多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