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02601

苏教版 八下 25.2《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第一课时 心血管疾病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483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八下,25.2,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第一,课时
  • cover
课题:第二节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第一课时:心血管疾病)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材料、筛选材料的方法. 2.增强与他人辩解和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命价值,增强互救互助意识,体味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应联系常见事例,不可空洞说教. 学情分析: 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产生一定的主观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容易片面.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课前查找、阅读资料,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非常符合学生爱动手爱参与的特点.又能有效的让学生从多方面来看待问题.兴趣为辅,课堂气氛很容易调动.难点主要在于控制课堂辩论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回归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并准备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图片,视频素材及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结合讲述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教学目标: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一、回顾旧知以旧拓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人不少于1亿,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有200万左右.那么,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三、引导学习同步探究 探究:心血管疾病 概念: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活动一:冠心病 结合课文P91内容,了解冠状动脉,尝试完成: 1.指出冠状动脉的位置; 2.说出冠状动脉对于心脏的作用. ⑴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就是冠状动脉. ⑵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脏的肌肉中,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再通过静脉,最后进入右心房. ⑶血液通过这条循环途径,可以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代谢废物. 活动二:P92页讨论 1.冠心病是如何发生的? 2.当冠状动脉发生了病变后,对心脏肌肉产生什么威胁?会引起哪些病症?(提示:从血管功能方面考虑) 导致心肌缺血 心绞痛(较轻) 心肌梗死(较重) 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所导致的心脏病. 引发冠心病的原因: 原因一:高脂肪饮食、高血压、糖尿病 原因二:暴饮暴食、缺乏运动 原因三:吸烟 (1).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脏的肌肉暂时性缺血,出现胸闷、心前区痛等. (2).心肌梗死:如果冠状动脉被凝血堵死,血液不能流通,导致心肌持久性缺血,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等,就会引起心肌坏死. 思考和讨论: 1.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学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防治意识. 常用药品: 学生: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 自救方法: 学生:立即将药品含于舌下、进行自救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设计意图】: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科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采用创设情境,倡导合作,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求知的状态和求知的渴望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核心任务,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时一个贯彻始终的重要理念.更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调整、巧妙安排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