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20357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5课 老师和同学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65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5课,老师
  • cover
《老师和同学》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都有人物写生的经历,主要是对人物正面和侧面头像表现方法的学习。因此,学生对人物的写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全身的人物写生,学生未正式学过,对本课而言,既有一定基础又有巨大挑战! 二、教材分析 《老师和同学》是上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熟悉的人物”中内容,是一节绘画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以人物头部为一个计量单位,了解成人与儿童的身高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用概括简练的线条写生人物的动态,表达人物、形体给你的感受。本课上承低年级头像写生,启下本单元画画坐着的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人与儿童站立时的大体比例知识,学会用概括简练的线条写生人物动态,表达人物、形体给你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寻找人物比例关系的方法以及简练概括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写生活动中增进对老师和同学的了解,发现表现人物的线条美、概括美,感受师生之间的情意。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站立人物的比例。 教学难点———用概括简练的线条表现人物形象。 五、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纸质画框、座位排列。 学生——— 铅画纸、勾线笔工具。 六、教学过程 1、讨论与导入: 歌曲童年,引出人物“同学”和“老师”,通过“我”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由“我”从童年到成年的身高变化,切入主题———身高比例。类似游戏式的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一般小学生比例1\6,普通成年人比例为1\7。 设计说明 在美术课堂中,以老师现场弹奏音乐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利用歌曲本身的含义,来引出课题《老师和同学》。同时,通过“我”自己从学生到老师,从童年到成年的变化,切入主题身高比例。 2、示范与讲解: 教师现场示范,明确先定比例后画的步骤,采用直接画法,渗透细节观察、人物比例关系、线条穿插关系等重要知识。 现场的示范对造型基本功要求高,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3、欣赏与创作: 在欣赏画家的速写作品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写生活动,鼓励学生去观察、体会写生对象感受,并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相应指导。 作业要求 以头部的长度为单位,注意人体比例与动态的表现,用简练线条写生站立的老师或同学。 欣赏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夸张的表现人物,释放天性,不要拘泥于具体的形象 4、展示与评价: 挑选作品,加纸质画框,成列展示。学生互评:从构图、比例关系、线条疏密穿插、细节表现四方面,发现他人的优缺点,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在欣赏、评价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学生时代同学之间的友谊无比的珍贵,对老师也是极为尊敬,请同学们珍惜这种不易的感情。 加入画框使相对单调的线描画更具有作品感,总结加入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的感情,提升整节课的立意 5、拓展与延伸: 简单介绍其他画家的人物作品 七、板书设计 老师和同学 观察 比例 站立人物 示范图 线条 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