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园城市 教学类别:绘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建筑中近大远小的关系;学会用前后遮挡的方法表现用空间感与层次感的城市建筑的组合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收集城市景物图片和作画的过程中,学习表现城市建筑的层次关系和空间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观层次错落有致的美,体会城市建设的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 建筑的空间和层次感表现。 注意的问题: 注意建筑物的前后空间感。 教学准备: 学具:水笔、铅笔、蜡笔、油画棒、纸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的作品、画具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受与体验 1、欣赏对比: 多媒体分别出示新旧松江景观。引导学生比较欣赏,感受城市绿化等带来的好处。 2、鼓励交流: (1)新松江美在哪里? (2)城市绿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3、揭示课题:———城市花园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你们看,一幢幢新房掩映在绿树 丛中,到处是绿地鲜花,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欣赏比较: 比比:新旧松江的城市景观,有什么不同? 2、分组交流: (1)说一说,你所生活的城市景观是怎么样的? (2)有了绿树、绿地和鲜花,我们的城市变得怎么样? 通过新旧松江的城市景观的对比欣赏,感受新松江的美丽在于城市绿化,给予城市花园的信息。揭示课题,激发创作欲望。 观察与组合 4、观察与发现: 出示城市景观图:找找哪些景物在前面?哪些景物在后面? 你们发现近的景物和远的景物在大小上有什么区别? (近大远小) 5、启发构思: 确立表现的内容———城市花园构成的基本要素(如树木、花卉、建筑、道路等一切能表现城市的东西)。 6、教师多媒体演示: 表现事物近大远小、物体前后遮挡关系的组合方法。 3、观察判断: (1)找出景物的前后关系。 (2)区分画面中景物的远近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3)尝试表现出前后高低、远近、遮挡关系的变化。 通过观察、分析与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讲解近大远小的知识点时,要采用直观的形式,能够初步体会一下就可以了。 构思与表现 (1)画出铅笔稿,重点突出主要表现事物。 (2)调整画面并勾线,注意主次之分、近大远小的安排以及前后遮挡关系。 (3)选择工具上色,注意色彩冷暖搭配,画面色调等。 7、提出作业要求。 4、小组构思交流: (1)想想,你可以画些什么,怎样表现才能画出近大远小的现象? (学生构思时选择表现的素材可以丰富多彩。) (2)尝试画小稿,并交流。 5、学生观察归纳作画过程。 6、明确作业要求,自主选择目标,随时提出碰到的疑难问题。 通过师生思考讨论,了解画面主次、远近大小、前后遮挡等构图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创作。 巡视指导,加强阶段小结,。 评论与见解 8、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价要求: (1)是否正确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道理。 (2)画面是否突出了主题。 (3)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 9、教师小结: 重视环境保护,使我们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好。 7、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城市环境的想法。) (2)集体互评,并简述理由。 8、接受保护城市环境的教育,理解感悟。 欣赏与评价始终贯穿与整个作画过程中。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布置展示作业,组成“城市花园”的场景,深化课文内容。 花园城市 近景 中景 远景 近大远小 前后穿插 遮挡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