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49699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巩固训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含答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56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人教,古代,答案,政治制度,中国
  • cover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禅让制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2.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该制度(  ) A.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B.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3.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4.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5.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  ) A.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 C.有效地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 6.《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7.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8.宋人胡致堂说:“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奉行流程式分工 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9.《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10.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11.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12.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 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 13.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14.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中书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15.《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