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50267

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 第8课 随形联想 教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95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8课,随形
  • cover
课题《随形想象》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课时:1-2课时 类型:绘画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上海教育-出卷网-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第8课《随形想象》。学生依据生姜形状随形想象,勾画它的外形,根据联想添加形象,用线条和色彩丰富画面。执教者对教材进行处理,用奇石替代生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奇石不规则形状,初步了解奇石的特点,从中发现独特的形象,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添加与装饰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联想的过程中,学会根据奇石形状的特点,进行想象添加,并学习装饰画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教师骑行之旅的了解,培养吃苦精神,培养在生活中的发现美的习惯;通过观察奇石的奇特外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通过根据奇石借形想象,感受创意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依据奇石形状随形形象 教学难点: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装饰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运用复写纸勾画奇石外形,根据联想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作业要求: 1、运用复写纸把石头的形状复印出来。 2、根据形状看一看、转一转,展开想象。 3、运用线条与色彩组合装饰美化作品。 教学准备: 学具: 铅画纸、铅笔、记号笔、炫彩棒、奇石打印图片、复写纸、回形针等 教具: 课件、铅画纸、铅笔、记号笔、炫彩棒、奇石打印图片、复写纸、回形针、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导入与欣赏 1、出示教师09年暑假从上海往山东的骑行地图与照片,学生猜测老师当时在做什么? (老师师简单讲述沿途骑行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渗透德育。) 2、学生猜测讨论教师沿途发现了哪些神奇美丽的景致。 3、出示苏州留园、扬州何园、瘦西湖太湖石与镇江金山寺的镇江石图片。 4、学生讨论这些石头的特点。(教师板书:奇形怪状) 5、揭示课题。 联想与欣赏 1、教师提问语文课《黄山奇石》一课中提到哪些奇石?学生回忆千奇百怪,似人似物 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2、 出示一幅造型独特的太湖石图片及轮廓图,学生随形想象像什么。随形想象方法 同一角度,不同想象。 3、再次出示上图,教师通过动作演示提示学生回忆一年级所学《水迹的联想》一课, 思考另一种想象方法:旋转角度,不同想象。媒体出示旋转后的图片,学生分别想 象,出示教师范作。 4、找朋友:出示奇石图片与学生作品,请学生找一找哪些是对应的。 5、分析学生作品的装饰方法:线条组成花纹、涂色或线面结合。 6、欣赏大师米罗作品和河南民间工艺品泥泥狗,学习他们的装饰方法。(此二类作品 造型与装饰方法皆接近本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具借鉴意义。) 示范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运用复写纸把石头的形状复印出来。 根据形状看一看、转一转,展开想象。 运用线条与色彩组合与装饰美化作品。 2、教师示范 把铅画纸、复写纸与奇石图片按照顺序重叠,用回形针固定。左手压住画面,用 铅 笔描绘形状。 观察奇石的形状,可旋转角度,借形想象。 根据想象用线条与色彩组合装饰画面。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2-4人根据同一形状的奇石创作,以体现不同创 意。) 四、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小组推荐优秀作品,与所参照奇石图片同时贴在展板上,以作比较。(KT板上设计若干空白画框,作业固定后具有成品展示效果。) 2、出示评价标准: 能根据形状进行联想与添加。 形象独特,有创意。 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装饰协调,画面整洁。 3、学生自评、互评、师评。(肯定学生作品创意想象,指出需改进之处。) 五、教学拓展 出示教师小时候挖的娘娘石和根雕实物,再次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奇特物体,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鼓励学生养成从小收藏艺术品的习惯。 板书: 奇形怪状 线条 色彩 课题《随形想象》教学设计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