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画与文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学生能运用象形文字创造装饰画,培养孩子对象形文字、甲骨文等文字的兴趣,加深理解。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 2、教学方式、手段: 中国古代的视觉造型形式一种是书写、铭文和符号,另一种是图画、纹饰和雕塑。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关注介于两者间又有重叠的视觉造型———图形文字”。弥漫着无穷魅力的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是远古时代宗教信仰、礼乐制度、艺术风尚的载体,也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运用大量的欣赏图片以及涂鸦式的绘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接触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古老的传统再次让人看到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使孩子们踏上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旅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教学难点:学生了解文字的演变,体验创造乐趣。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动画片和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一样? (播放《三十六个字》) 生:都是象形文字 教师:“这就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文字———象形文字” ppt:提问: 1、你知道文字最初的形态是什么样吗? 2、文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图画与文字》 板书课题:《图画与文字》 (二)深入教学 1、解决问题一:文字最初的形态? 师:解开谜题的钥匙要从一块神秘的岩石开始,岩石,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出示岩壁范画)。岩壁上画了许多动物的形象,比比看,谁的眼力好,能从中找到“鹿”“马”和“牛”?(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 (生判断寻找) 师:(鼓励,问)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一下就找到了这三种动物。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它们的呢? 生:(思考回答)———引出:根据各自的特征判断,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鹿的角等等。 师:(肯定鼓励,加以引导)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画在这块岩壁上的动物形象和它们平时的样子不大一样,都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动物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的,更像一些图案似的符号。学者们认为,文字就是起源于这样的原始图画和原始的刻画符号。 这是文字最初的形态。你知道到底是谁创造了文字? 2、解决问题二:文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播放视频《仓颉造字》 教师小结:仓颉把异体殊形的文字统一起来,使它系统化、整齐化?,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ppt播放各种象形文字) (问)在没有发明纸张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把这些图案纪录在什么东西上呢? 远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祖先 (出示:龟壳、兽骨、金属器皿的范画) 这就有了我国发现的最早文字———三千多年前出现的甲骨文。 师: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上的是什么象形文字呢? 生:马 师:最初人们想纪录马的时候是直接把整个马的样子老老实实地画下来,就像岩画一样,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样表示马太麻烦,于是加以简化(出示象形文字“马”)。字形突出了马大大的嘴巴、眼睛和长尾巴。 (抓住时机小结,举例)以马字为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是我国存在最古老的文字,出现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是现代汉字的雏形,因为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这个时期的马还是有很多马的外形特征; 金文,是介于甲骨文和篆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多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