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64624

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544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高考模拟,版含,PDF,试题,语文
    上饶市202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B 解析: B“首次使用”错误,根据原文“首次全面使用”,说明早就使用了,只是不是“全面使用”。 2. B 解析:B项没有正反对比 3. A 解析:B.项“逼近人体极限”,而不是“突破”;C. “不再需要”错误,经验也需要D. 是评估维度,不是标准 4.A 解析:B项对种种“甘露”、诸多“精神”的歌颂,并非其由衷之情、有感而发,而本因却是“冠状病毒君”的出现和蔓延。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关系,击溃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认知和价值审美,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日常化漠视;C项有较大影响的抗疫作品,“大多数”接地气,而非“都”);D项“融入人民生活”,“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是结果,而非条件) 5. B 解析:B项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要求作家要遵守,不能把它们当作点缀,而不是作品中的点缀。 6.答案:①创作内容上,要体现人性(人情共情),体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反思,内容表达要全面(既要有个体,也要有群体的抗疫内容)。②情感表达上,要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体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③创作思想和手法上,要摆脱急功近利(消费灾难)的心态,从抗疫的实情出发(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现实和未来。(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可从创作的角度分析,应该在作品的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着力。结合具体材料可以看出,从作品内容上看,抗疫作品要体现人性、体现对生命的敬畏。从情感表达上看,要体现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等;从创作手法上看,要稳扎稳打,从疫情的实际出发,关注现实和未来等。 7.C 解析:应该是“化具象为抽象” 8.①渴望读书学习,且学习成绩优秀。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 ②乖巧懂事,隐忍退让。“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③爱护弟弟,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 “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9.含意:①这是“我”对二姐的歉疚。二姐在分数远高于我时,却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我”,30年来我一直心怀愧疚。 ②20世纪70年代,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给农村孩子的求学生涯留下的一份歉疚,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 ③作者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希望今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10、D 解析:A“当……时”为固定格式,中间不能断开,同时“匈奴”为名词,作句子的主语,应在“匈奴”前断开。B“新大朝那”“朝那”是地名,“入”为动词,为动宾结构;“新”,重新、再次,“大”,大肆进攻、大举进军,这两个词修饰“入”,“新”的后面不能断开。“乃卒复问唐曰”,“卒”为终于的意思,修饰“问”,断开,意思变成了死亡,与文意不符。C联系上下文,“上”为名词,作“以胡寇为意”的主语,应在“上”前断开。 11、B 解析:B项写的是文帝,他的“闲处”当指僻静的处所,而不可能是在家闲居。 12、D 解析:“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有误,原文为“上功首虏差六级”,即上报的杀敌数目多了六个。 13、(1)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关键词:独、岂……哉、忧) (2)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关键词:行、用、明) 14、B 解析:“表达对其矫情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表述不正确,作者并非否定许由,而是否定那些以隐居为名、矫揉造作、欺世盗名之人。 15、①“托体高”指立意高远。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归隐,尾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勉励友人即使归隐也要像谢公一样,做一个具有济世安民情怀的大贤人,格调积极向上,立意高远脱俗。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