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70352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99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案
  • cover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对氢气和氧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七年级上册对物质构成的探究,已经了解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八年级上学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宏观上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是,对其微观原因不太了解,我校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探究能力较强,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较高,教学中可以借力这些,展开交互讨论,互相评价,在教师的指引下,逐层剥开宏观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电解的微观探究,了解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地科学的标志是人类开始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变化的规律。 2.自学、信息提取能力。 3.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知道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4.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知道分子是很小的。 6.点亮化学学习的探索之路 过程与方法: 激趣导入,实验展开,任务驱动,课前学习,同屏呈现,交流互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说明】? ??本节课在多媒体辅助环境下,运用同屏技术交流呈现,高效展示学生成果,借力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展开任务教学。采用小组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从质疑、分析到结论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激发探究热情 借力某品牌矿泉水,估计一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 点评,互动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想了解的关于分子的问题。 利用学生的问题,开启电解水的实验 估计,互评 初步了解分子的大小,开启对水分子的探索之旅 激发学生探究水分子的欲望 电解水 演示实验 (同屏展示) 首先连接电源,但不通电,让学生观察现象。 接通电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重左右对比,水位变化。 同屏呈现 询问学生,水分子发生变化了吗? 证据是什么? 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注重规范 思考回答,水分子是否变化 思考变化的证据 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观察,分析、联想其微观变化。 动手组装水分子在电解情况下的变化模型。 (同屏展示) 告知学生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模型。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水分子如何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引导学生思考,组装模型 大胆猜测水分子如何变为氢分子氧分子,并汇报。 组装,交流 猜想、分析 感受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组装过程。 交流呈现, 学生板贴水分子电解模型 引导学生板贴模型 引导学生交互评价 学生板贴模型, 解说原理 学生交互评价 水分子电解模型的建立 5、借助板贴模型,讨论,从模型中提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分子的电解模型。讨论,汇报,互评学生的结论 寻找信息,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分子的概念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物质也可以由原子构成 明确微观粒子概念的发展、模型法在化学发展史的价值 6、帮助学生概括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课堂内容 总结概括 交流呈现 互相评价 总结提升 查漏补缺 7、课堂练习 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建立氢气燃烧的微观离子模型 合作提炼、作答 建立模型,交流呈现 微观粒子模型的建立 应用提升,课堂内容升华 板书设计 - 1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