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74965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题题”练习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808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 cover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题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六幺令·天中节①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选取庆祝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了端午节的盛况。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已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C.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A("象征"错,词的上片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 15.①表达词人对屈原的景仰、凭吊之情。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 "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渲染端午节的盛况,抒发词人对屈原景仰凭吊之情。 ②表达词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遭受贬谪的痛苦哀怨之情。屈原"异客垂涕","泪竭陵阳",词人以屈原来自比,感怀了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虚写屈原,实写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③表达词人对北宋朝廷昏庸腐败、小人得志的悲愤之情。词的下片"感叹怀王昏聩",直接抨击楚王昏庸,不明事理,借古讽今,暗讽时政,锋芒直指向北宋王朝,词人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 (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沁园春·更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藏;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问,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B. 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C. 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D. “新堤路”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4. C 15. (1)对山水美景赞美喜爱(2)“老合投闲”自嘲,隐含报国无门的苦闷无奈(3)期待偃湖早日筑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