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前,绝大多数的四年级学 生,包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尤其在城市,小学 生五谷不分、蔬菜不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农耕教育,让他们感受农业 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习惯大有裨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 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缺乏农业生产的经历,即使生活在农村地区的 四年级学生,也不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及其领域。不少学生对于农业在社会生产和人们 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关注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认识的现状,又能帮助他们对农业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获得社会性发展。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目的是让学生 从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美好生活的保证”,介绍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通过对四种不同种类农业生产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两个板块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从点到面、由浅人深,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农业生产。 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生产的艰辛,尊重农民,珍借他们的劳动成教学运用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为形象具体地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体验、观察和采访,从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体会农民为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将物与背后的人联系起来。 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进而体会农业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由于受地域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即使农村的学生也很难从整体上认识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要开发更多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生动而形象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的种类及相关农产品;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吃、穿、住、用、行所用的农产品或者原材料,较为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农业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探究白白的大米或当地某种农作物哪里来,了解水稻或当地某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体会农民的辛苦,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首先,可以从一碗大米饭或者由当地某种农作物做成的食物切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碗米饭或某种食物是由什么做成的,大米或某种农作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通过问题,引入教学主题。接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水稻或某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从中穿插农民辛苦劳作的内容等。最后,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的学习,并结合《朱子家训》中的古训或者唐诗《悯农》等,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懂得应该尊重农民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一认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一共庆农业大丰收一畅想农业的发展前景。课前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超市或集市认真观察和记录商品。在上课时,可以结合上一课时学习的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的内容,首先引出种植业,再引出畜牧业、林业、渔业。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将课前记录的商品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理由,引导学生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思考,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