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98746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5920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质量,版含,扫描,试卷,语文
  • cover
马鞍山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诙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寰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首次枘建了“芑德合化”的標式,最早确立了艺术审美与思想道德之间的辩证统一关 实践途径,既注重用“艺”来推动“德η的修养升华,更重视把道德修养向艺术化、审美化境 界的转化推进。先秦儒家关子“艺”与“德”的丰富内涵,以及互为制约、相互依存的思想,非常 清楚地明确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德”如何转化为“艺”的内在精神因素,“艺” 又是如何彰显“德”的丰富内涵,最终创造性合化为一体,达到“感人也深”“尽善尽美”的理想 审美形态,就成为枸建“艺德合化”途径的健性因素 构建“艺德合化”途径,最基础的是对“心”的认知和表达。先秦儒家认为,“心”不仅 的本源,而且“心”还是人的道德修养的主体,引导着人不断实现思想精神的超越和升华,从而达 到理恕的君子人格境界。孔子以“心”确立了道德本质的内在属性,孟子、苟子进一步阐铎了 既具有道德内涵又具有认知功能,以及具有道徳情感力量的特征,确立了由"心”而生的道德修养 的主体地位,《孟子尽心上》明确指出了“心η“性”“天”的辨证统一关系,认为全力修养自己 之心的人,是因为明白道德善良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觉悟到了人的本性所在,就会努力保存自 己的道徳善良之心,洒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为,遑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做人,只要“尽心”就能 够做到“知性”和“事天”,从而达到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 枃建“艺德合化”途径,最本质的是对“情”的呈现和把握先秦儒家最早提出“艺”本源于 人之“情”的观点,《毛诗序》认为诗歌是来自于“情”动而生,用语言表达不够充分,就会不断 感叹抒发,如果还不足以表达,就会吟咏歌唱,最后就会出现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状态,充分说明 了文学艺术来源于“情”的本质缘由,《乐记》:“礼乐之情同。”“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 管平人情矣。”《盂子告子上》:“乃若其情,則可以为善矣。”先秦儒家认为对“情”的美好体 脸是人性天然的本能需求,更是“艺”所要体现和表达的主要内容,“礼”与“乐”都与“情”的 表达体验具有莫大的关系,巧合的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在《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垫性、感 染性和道徳性等方面探讨了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一般说来是各种感情的传达”.可以 说,在本质上沟通了“艺”与“徳”的艺术化、审美化途径的正是对于"情”的表达和呈现。“徳 是“芑”的本质内涵,“艺”是“德”的“情感”表达方式,先秦儒家逦过对人类丰言“情感”的 肯定和阐释,打通了“艺”与“徳”二者密切融合的逦道,由此而来,就构建起了“艺德合化”的 媒介途径,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性情观” 摘编自岳音《先秦儒家的“艺德观”构建论析》)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