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19815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4.1《故乡的婚礼》课件(3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2705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2021,PPT,32张,课件,故乡的婚礼,学年
  • cover
故乡的婚礼 简介作者: 琦君,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 教授。 主要作品有《烟愁》、《红纱灯》、《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老年的琦君仍不忘读书学习 琦君的文字影响了台湾几代人,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写了“故乡的婚礼”哪些习俗? 二、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人? 精读文本 感受亲情 一、勾画关键词语,找出表现新娘母女复杂心情的语句 ① “做母亲的为女儿做这道菜,一边抹泪,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说的都是‘早生贵子’、‘五世其昌’等的吉利话……祝福女儿早生贵子。做着做着,一滴滴泪珠儿落在那碟菜里,真是咸咸甜甜。” ② “花轿一出大门,立刻把大门关上,要把风水关住,不要让新娘带走。妈妈再疼女儿,风水门仍旧不能不关。这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①“做女儿的,还没吃到嘴里,泪珠儿也滴落下来了······离开母亲,到一个陌生人家对一个陌生妇人喊妈妈,当然是非常伤心,也非常害怕的,所以母女两个人的眼泪就流个没完。” ②“客人们埋头吃菜,新娘子低头淌眼泪” 女儿和红了眼眶的妈妈相拥在一起,母亲轻拍着女儿的肩膀叮嘱着她结婚后要懂事,既要照顾和保护好自己,也要顾忌身边人······ 婚车即将开动,女儿一直不敢看独自在车外抹眼泪的母亲,因为不想增加彼此心中的难过,不舍全都表现在脸上,无声胜有声! 合作交流 联系生活 一、回想经历过的婚嫁、婚礼的环节或者习俗都有什么? 婚俗文化简介 一、婚礼的起源 古时的婚礼是从黄昏开始,那时称婿为昏,妻为姻,后由于古人娶妻是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所以在昏的旁边加了个“女”,这就形成了原始的“婚姻”。我国古代的嫁娶是以“俪皮”为礼,这是婚礼习俗的开端,后又有了“必告父母之礼”,到了夏商,有了“亲迎于堂”等礼节,到了周代,便逐渐形成了“六礼”婚礼得以完善。 婚 俗 二、中国传统婚礼的“六礼” 婚姻礼俗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礼俗称为“六礼”。按顺序依次是: “采纳”:男方到女方家提亲。 “问名”:女方接纳礼物,表示初步同意结亲。 “纳徽”:男方给女方家送聘礼。 “请期”:男女双方选定结婚的日子。 “亲迎”: 也称“迎亲”,是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完成婚礼。 “纳吉”: 通过占卜等方式看个方面是否合适。如果合 适,就要定婚约。 三、各民族的婚俗文化 婚礼是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仪式,不同地区和民族在婚礼仪式上有不同的特色,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土家族 土家姑娘在新婚前夜通宵“哭嫁”是土家族的婚俗习惯,有时伴娘也陪着哭,表明自己不舍离家的一种感情。 哭嫁歌: 也叫出嫁歌,有些民族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新娘通宵达旦地跪着唱“哭嫁歌”,其歌调似哭非哭,主要内容是述说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如何留恋父母,又不得不离开的心情,而新娘出阁之时,场面催人泪下。 摩梭族 壮族 保安族 阿昌族 白族 彝族 二、你所见过的婚礼与琦君笔下“故 乡的婚礼”有哪些不同? 应该在乎、珍惜无价纯真的亲情······ 一定是特别的缘份 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 他多爱你几分 你多还他几分 找幸福的可能 从此不再是一个人 作业布置: 阅读琦君《母亲的金手表》 谢谢大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