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上)科学命题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而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 2.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3. 下面是生活在田野中的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食物关系呢?请你用箭头画出来,并写出5条食物链。 ?????????????? 鹰 ?????? 蛇 蝗虫????? 麻雀????? 鼠 ? 高粱?????? 小麦???? 狗尾草 4. 制定实验计划: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阳光吗?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推测 实验的方法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第二单元 光 1. 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 )?????? 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深色物体反射光的能力? (??????????? )??????? ,吸收热的能力???? (????????????? )??? ?。 2. 上午某一时刻测量得到一个2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是0.5米,那么4米高的树木的影子应是(?? )。 3. 请举出三个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实例。 4. 实验观察 ?(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 (2)、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 (3)、两次实验有什么不同的现象,怎么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地球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地震和火山是由于( )运动引起的。 2. 由于受( )、( )、( )或( )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最终使岩石变成了( )。 3.请把下面的地形和它所具有的特点相连线 盆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山地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平原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4.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写出你的理由。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摩擦力的大小与( )、( ) 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和( )两种方式。 2. 请把下面的现象和所受到的力相连线。 重力?????????????? 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弹力?????????????? 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时与滑梯接触产生的力 反冲力?????????????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摩擦力?????????????放鞭炮时让鞭炮向上冲的力 3. 简答题: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哪些设计是为了减少摩擦力?(各举三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