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049587

岭南版 七下 第2课 外国世界遗产之美 课件(39张)

日期:2025-10-24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5942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岭南,七下,2课,外国,世界遗产,之美
  • cover
(课件网) 外国的世界遗产之美 认识世界遗产标志,学习从不同角度欣赏感受外国世界遗产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 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佛教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与其他世界奇观如泰姬陵或金字塔等齐名被列为人类文明七大奇观之一。 ;不同的是它并非陵墓,而是一个提供心灵慰藉的宗教中心。它宏伟壮观又精巧细致的建筑和石雕融合了印度教文化、佛教艺术和高棉传统,虽饱受了烽火与岁月的洗礼,却仍掩不住那磅礴与不凡的气势。它已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剔除 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下页附图)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 吴哥窟的建筑艺术 吴哥窟布局十分均称,富有节奏。吴哥窟建筑群,有两种形式的对称,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甚至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两个水池,也对称的分布在两边。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的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著,构成一个山字形。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看,也是一样的山字形构图。五座宝塔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最大限度的对称效果,四面八方地重复展示同一造型主题。 吴哥窟之所以被称为高棉建筑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正因为它有机地融合了前期建筑艺术中的宝塔、长廊、回廊、祭坛等要素:宝塔和回廊融合成为塔门回廊,塔门回廊又和祭坛融合为一体,堆栈成为有多层塔门回廊的祭坛。(下页附图) 浮雕艺术 吴哥窟的圆雕艺术 雕刻手法注重体、面、线、 三者的协调,显得圆润、厚实、 圆滑和饱满。 佛像半闭的眼睛微微下垂,静观自在、祥和神秘,脸庞浮现的微笑令人心境悠远。这种典范表情呗称作“高棉的微笑”,是吴哥窟的雕刻艺术的象征。 装饰线雕纹样刻画生动、细致入微,图案手法概括简练。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