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5433

2012届高考化学第二轮指导复习教案9

日期:2024-06-2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536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指导,复习
  • cover
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班级: 姓名: 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其方法(三段式)。 3.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像问题。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NO、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易造成大气污染。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科学家们正试图在汽车尾气排放管里填装特殊催化剂,使其发生反应:2 CO(g)+2 NO(g) 2 CO2(g)+N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C.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2.(2009·安徽理综)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 N2(g)+CO2(g) ΔH=-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考纲点拨】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研究例题】 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g)+3 Y(g)2 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0.04 mol·L-1(c1、c2均不为零),反应经4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1∶c2=1∶3 B.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间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v(Z)=0.01 mol·L-1·min-1 C.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间内,Y的平均消耗速率v(Y)=0.015 mol·L-1·min-1 D.达到平衡时,X、Y的转化率之比为1∶3 2.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2010上海卷。17)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例2】(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ΔH<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例3】(2010天津卷.10)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⑵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