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58467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38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82551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PPT,38张,课件,三则,朱子语类
  • cover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 学习目标 1、读懂第二则原文,积累文中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2、讨论并把握朱子在理欲问题方面的基本思想 3、结合现实生活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朱子语类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字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ān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总结了以往的儒学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 朱子 ”。 (1130—1200) 借景喻理 理学 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宋代儒家对于先秦孔孟学说的新发展。北宋中期,理学思想逐渐形成,元代统治者将其确定为官学。明、清两代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两代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朱子理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理学的思想核心是“理”。 “理”是事物的规律, 万物各有其理。 “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则是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朱熹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存在封建伦理指导下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实践。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天理” 是指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心之本然,是仁义礼智四德,是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 “人欲”朱熹认为超越了延续生存条件、 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就是人欲。要“灭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其二 朱熹 第二则 1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特殊句式事已却悔,如何?” 2 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功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 扫除打叠洒扫收拾,比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 。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应该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着,自家自己不知不觉行从顺着小路去; 3 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就要克制自己。不得苟且随便,马虎,敷衍了事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着力 ,努力、用力,自然存依照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4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特殊句式 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分辨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而后行之。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仔细著着力,需要仔细用心努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照应克治克制(自己的欲望) ,始得。 5 曾子曰:‘ 仁实现仁德以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才停止,不亦远乎!’ 又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免于(祸害)夫,我才知道自己能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小子弟子们!’ 直应该是恁地用功,方得。” 问题探究 1、本段文字围绕哪两个问题在讨论? 文中“大路、小路”各指什么? 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用原文回答) 围绕什么问题在讨论? 围绕 天理与人欲 问题在讨论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因为“无克己工夫” 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怎样做的? 请用原文回答 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 贤人:先分辩再行动; 普通人:时时克制私欲而行。 朱子认为在天理与人欲之间 我们普通人面临选择时,该怎么做? 存天理,灭人欲。 思考 1 阅读这则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