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71919

识字 3 “贝”的故事 教学设计+反思(2课时)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60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识字,故事,教学设计,反思,2课时
  • cover
3.“贝”的故事 【课前解析】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贝”的衍生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了解不多,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贝”的起源,以及与“贝”相关的汉字,易于学生接受。 关注课题:“贝”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什么是“贝”?课文又讲了一个怎么样的“贝”的故事?由题目可以引入课文及关于“贝”的生字讲解,以及“贝”衍生出的汉字都与钱财相关。 关注课文:《“贝”的故事》课文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汉字多与钱财有关。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4幅插图来体会汉字的演变过程,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同时深入的了解“贝”的故事。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贝、甲、币、与”4个是独体字,注意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骨、关”是上下结构,“骨”上宽下窄,“关”上窄下宽。“売”可以认为是上中下结构,“士”要窄,中间要扁,“几”要宽。“钱、财”是左右结构,“钱”左窄右宽,“财”左右宽度相等。对于笔画有变化的字做重点指导:“骨”字的偏旁“月”处于底部时,撇变成竖;“贝、财”可进行对比,注意“贝”字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捺,用作偏旁时,长点变短点。对于本课会认生字,“真”和“珍”为同音字,可放在一起比较记忆,多音字“漂”需要重点记忆。 关注词语: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比如。“动物、贝壳、甲骨文、钱币、钱财”都与课文相关,可以结合图片识记,其他词语都是熟字,学生们可以抄写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売”等9个字,会“动物、贝売”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売”等9个字,会“动物、贝売”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甲、骨”等15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甲、币、与、财”5个字。 2. 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孩子们,你们见过图片上这个东西吗?在海边最常见,这是“贝壳”,贝壳的种类很多,外形也都很漂亮。“贝”是生活在水里的一种生物,而在我们的汉字中,“贝”又充当了很多汉字的偏旁,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篇《“贝”的故事》。 出示课题:2.“贝”的故事 启发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1:到底什么是“贝”? 预设2:“贝”的故事是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3 “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入手,将同学们带入情景,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 1.在朗读中认读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明确要求:这篇课文一共2个自然段,现在请两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人一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